建构主义视角下《南极条约》的演进——历程、特点和动力机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由于其恶劣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始终被世界所忽视,也没有常住人口。但南极却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8世纪初随着人类对南极洲的探索,南极的领土主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考察等问题也浮出水面,当前南极问题也成为了全球治理中的热点问题。
  美国是较早参与南极科考的国家,是《南极条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南极条约体系的领导者。《南极条约》的演进轨迹受到美国南极政策的强烈影响,同时随着南极条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美国及其他缔约国的南极政策也深刻嵌入到南极条约体系中,体系结构与国际行为体间相互建构的关系显著。
  本文通过建构主义的视角,依托共有文化与结构之间、结构与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建构的进程,观察《南极条约》酝酿、形成及其发展的演进过程,分析《南极条约》发展演进的特点,探究推动《南极条约》演进的动力机制,并对演进的未来进行预测。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是: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使20世纪初的美国严格执行不宣布、不承认南极领土主张的政策;二、美国通过什么途径将一国的价值观念建构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规范,并最终形成以自身为主导的南极条约体系;三、在充斥着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以及不同国际权力结构的现实主义大背景下,美国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建构成为一种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际规范,这对未来国际规范的建构有哪些启示。
  通过对《南极条约》演进历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冷战格局这一国际结构重塑了美国对南极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身份的认定,美国开始将南极国家利益认定由“占有南极领土”转移到“管理开发南极”上,从而积极倡导和推动《南极条约》的签订。在条约协商以及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际行为体间的互动对体系结构内“科学考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三种规范的形成与更迭起到的建构作用推动了《南极条约》的签署以及南极条约体系的形成。在条约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体系结构中的规范对行为体利益的建构以及共有文化对体系结构的建构在将美国南极国家利益认定由“管理开发南极”转移到“保护南极环境”的同时,也为南极条约体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在《南极条约》演进的过程中美国也奠定了自身在南极条约体系的领导地位并获得了体系中的资源和权力。
  通过分析《南极条约》的演进特点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可以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未来进行预测。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突出,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南极条约体系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认可度,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康德文化不断内化的过程中,南极条约体系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以康德文化作为共有文化的国际规范将为国际政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其他文献
社会企业天生就具有混合型和复杂性的特点,“通过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社会企业颠覆了我们对非营利组织的传统认知,打破了我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些固有观念,成为介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一种桥梁和纽带,在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弘扬公益慈善价值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回顾了学术界有关社会企业的研究,总结了我国社会企业的兴起背景、特点和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是各国发展的根本战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仅需要多方面的战略合作,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国之间的交往也不外如此,获取国家利益永远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前提,当然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的多寡往往是由其综合国力的差异决定的。  新世纪以来印度伊朗关系升温备受各国
学位
1960 年以来,法国和中国一直是马里的两个非常重要国际合作伙伴。在法国和马里关系方面,法国是马里的前殖民宗主国。马里独立以来,法国与马里开展了双边合作,这属于南北合作,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法国和马里的合作关系从未中断。 法国与马里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法国在马里进行投资,法国在经济上支持马里并为马里提供官方发展援助。此外,自马里独立以来,法国和马里之间一直存在商品贸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