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的媒介镜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化传播格局和媒介融合语境中,民族文化的传播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考核。作为中华文明起点和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炎帝文化”也逐渐引起媒介的关注。由此,研究“炎帝文化”形象的媒介化建构,剖析媒介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进而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成为当下日益迫切的话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框架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社会建构学派的理论视点,从报道框架和报道话语等角度切入,探讨大众媒介对“炎帝文化”形象的建构问题。文章研究发现,大众媒介视阈中的“炎帝文化”形象表现出历史阶段的差异性。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农耕文化”形象到中期的“创新文化”形象再到后期的“精神文化”形象,“炎帝文化”的形象在媒介化过程中不断建立和丰富起来,呈现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凸显的传播效果。这些文化形象的塑造,得益于传播策略的有效实施。如组建传受交互型传播主体,注重传者与受众的信息互动;开辟“多渠道化”的媒介体系,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央主流媒体与省级地方媒体、境外媒体与境内媒体的联动;建立多元文化的内容机制,注重器物文化与精神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互。经大众媒介想象与建构出的“炎帝文化”形象会对受众的认知、态度、情感以及行为等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受众通过媒介的报道进一步了解“炎帝文化”的内涵,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当然,“炎帝文化”形象的媒介化建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包括媒介本身文化意识不强、文化传播能力有限以及受众对“炎帝文化”认知浅显等等问题。因此,“炎帝文化”形象建构的未来规划中,媒介应当加强文化专题策划,组织各方参与讨论,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立体、多元地传播炎帝文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及实
应用文被古人喻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它不仅记载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兴衰历史,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更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沟通交流工具,各行各业对应用文写作越来越
气相法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工艺因其流程简单、技术经济性好;操作条件缓和、操作弹性大、安全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气相法流化床工艺有限的移热能力,限制了其
老化油负压脱水处理是利用油、水沸点差,在真空状态下产生水闪蒸。利用真空干燥原理、热膜膨胀与凝聚分离技术确定装置实现的条件。通过实验得到老化油脱水效果与老化油含水
目的探讨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特征,提高对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相关临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轻环境压力,纯电动汽车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以电池作为储能元件,性能优越的锂离子电池正在
在人类的交往和认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亲疏程度的影响,其中,亲属关系是亲疏程度的集中体现。日常经验和已往研究提示我们,远近亲疏不同的亲属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生存适应
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历经14年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全民抵抗不仅赶走了侵略、夺取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性胜利,而且全民族放声歌唱,掀起抗战音乐狂
随着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的产生,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手机以其轻巧,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要载体,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我国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