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浙江省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墨画教学为研究内容,通过对传统水墨画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赋予“意境”新的含义,把“意境”运用于小学水墨画教学,旨在发展小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提高水墨画教学的质量。中国水墨画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方法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也成为国外众多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水墨画逐渐被引进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倡导小学生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族绘画形式,对于小学成功开展美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是美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教育实践学习过程中,对小学水墨画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笔者从中发现了一些教学中的难题,例如水墨画技法的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学生对水墨画兴趣不高等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教学中,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水墨画非常讲究意境,通过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使欣赏者心灵上产生共鸣,思想上受到感染,而这正是水墨画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在小学开展水墨画课程达到美育目的之所在。在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模式中,小学生主要以临摹手段学习水墨画,往往偏向成人化,不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本文试将意境和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意境创设策略入手,从意境营造、意境领略、意境创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在水墨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造型·表现”领域,水墨画教学更贴近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