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对于这部分需求,仅靠政府的供给是无法满足的。特别是1994年,由于国家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但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及有关事权却增加了,地方财政资金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不断扩大。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采取了投融资平台方式进行融资。投融资平台的出现,缓解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平台规模逐渐扩大,但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跟上,投融资平台责任主体不明确,债务迅速扩大、负债率高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问题给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各个环节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若无法避免这些风险,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同时阻碍了地方政府的融资速度及规模。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状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地方投融资平台现状的六个根本性因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比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指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途径指数、公益性项目所耗资金比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专业化管理程度等指标,利用入树基模生成集法,通过建立流位流率系,对流位和流率之间关系的定性研究,建立其二部分图,并在6棵流位流率入树基模的基础上运用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算法得到20条反馈环,从中寻找出相应的不协调制约作用关键因果链和协调促进作用关键因果链,确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比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途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专业化管理程度四个关键流位,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系统基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理建设;(2)根据地方政府自身的偿债能力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3)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地方政府投融资渠道;(4)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