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50年中,城镇化是全球最持久、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在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的同时也迅速扩大了城市实体规模和城市空间范围。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一直稳步提升,1990年达到26.4%,并从2000年的36.3%在2010年提高到了49.7%,并在2011年超过了50%。到2050年,中国预计有73.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在面临身份转型,从农民到市民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再就业、户籍、生活方式、征地补偿、权利意识、社会关系、政治参与、心理健康等等。本文运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结合了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关注农民身份转型教育问题这一视角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在所调查地区(新邵县)在城镇化进程中身份转型农民教育问题,针对目前的农民所遇到的状况的原因做了一个合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对策。 教育在改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心理、生活状态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也是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发展以及人口从农村村民向城镇居民转变的本质需要。众所周知,城镇化进程中有很多问题难以避免,在结合走访问卷调查中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身份转型农民的针对性教育不足、较低的职业技能、知识认知水平局限、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失衡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农民的经济、知识、身心健康等特点,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农民自身教育的重要性:包括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文化水平提高、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策略等。最后,从理论结合实践的层面,提出了针对新邵县在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增加教育力量的投入,包括就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实施、普及环境、道德、法律意识,提供适合的心理咨询业务等,注重以教育为核心,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定、绿色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