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川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川剧《易胆大》献演奥运,这些都将“振兴川剧”推向了高潮。人们对川剧的关注与喜爱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川剧的“升温”,剧场的建设问题也随之而来。本论文试图以川剧观演建筑为例,将川剧观演建筑放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古今比较,综合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对川剧观演建筑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存与发展,如何更好的促进川剧的发展作一定的探索。并且希望以川剧及川剧观演建筑为例,对其他地方戏曲剧场的设计与建设有所启发。首先,本文对川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介绍了川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以及川剧的价值。然后对川剧观演建筑的发展历程作了纵向的梳理,包括庙台、会馆以、清末民初的茶园以及现代的川剧剧场。使人们对川剧及川剧观演建筑的发展脉络有直观的认识。接着,本文对川剧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危机进行研究,通过剧团、观众、演出场地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川剧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随后从建筑自身出发,将现代和传统川剧观演建筑进行深入的剖析、比较。并且从文化内涵、选址、功能设置与组织、观演空间、构建技术等诸多方面对比他们之间的差异,寻找存在古今差异的内在原因,提出传统川剧观演建筑与现代川剧观演建筑在各自时代的适应性问题。发掘传统川剧观演建筑中至今仍然能够为我所用的精华部分。然后,本文对当前川剧观演建筑的时代适应性进行了探索。首先提出传统川剧观演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随后,作者提出剧场的定位、“级配”、规模、观众厅的组合模式及经营策略问题,使现代剧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接着,作者阐述了川剧剧场造型的时代性问题以及声学、视线和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问题。最后,作者对其他地方戏曲以及剧场建筑展开思索与展望,希望在今后的地方剧场设计道路上,能够从当地的经济水平、文化特征、地方戏曲特征、民众的需求量等问题出发,增强地方戏曲剧场的时代适应性,使中国戏曲文化能够在新的时代下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