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SiO2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功能粉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纳米SiO2颗粒表面具有极强的活性,很容易团聚在一起,形成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且其表面亲水疏油,在有机介质中很难均匀分散,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消弱或者消除团聚现象,提高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的研究,成为了纳米SiO2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本文首先通过氢氧化铝(Al(OH)3)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包覆和改性处理,改善了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分散性。实验采用沉淀法中的非均匀成核法,将Al(OH)3均匀包覆于纳米SiO2颗粒表面,再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有机改性处理。探讨了无机包覆过程中,悬浮溶液的pH值、分散剂用量,干燥方法等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表面吸附量的测定,探讨了有机改性过程中,反应温度、有机改性剂用量、溶液的pH值以及搅拌时间等对有机改性效果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表面包覆改性后纳米SiO2的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包覆改性后的纳米SiO2的形貌及分散状况进行了观察;利用Malvern Zetasize 3000HSA自动电位粒度仪测定了改性后样品在不同pH值下的表面电位。结果表明,在悬浮溶液pH值为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具有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科学家青睐。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因具有更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得到广泛关注,而铁酸锌作为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种,因储量丰富、无毒、成本低以及高的理论比电容等优势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但是,铁酸锌电极材料自身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铁酸锌基超
学位
近几年的发展中,课程资源正在以一个崭新的概念进入到课程改革中,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失去课程资源的支撑是万万不行的,很难达到实际的教育成果.在物理课堂中充分的利用课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