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其揭露酷吏、讽刺贪官的特色而备受推崇,并被列为中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同时,《老残游记》也是一部世情小说,小说以走方郎中老残的游踪为线索,以游记的形式,在对风土人情、地方景致的描写中,在对所见所闻、民间轶事的记述中完成对酷吏的谴责,对贪官的揭露,因而,这部小说在反映时代弊恶的意义之外,其描写还包含了晚清时期山东地区大量的民俗事象,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本文旨在以《老残游记》中关于山东地区的民俗事象、风土人情的描写为材料,佐以山东民俗志、方志以及清代的笔记、小说等资料,结合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有关于晚清时期山东地区的曲艺、乐器、舟车等民俗事象的整理和考述,对《老残游记》小说文本进行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的解读。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老残游记》中所见曲艺“梨花大鼓”考述。内容主要是结合《老残游记》中关于济南府梨花大鼓表演的描写,从梨花大鼓这种曲艺形式的缘起与发展、代表人物与曲目、表演形式以及主要乐器等四个方面对晚清时期济南地区梨花大鼓在市井民间的流行传播进行了考察。第二章为《老残游记》中的音乐、乐器考述。内容主要是结合《老残游记》中关于民间音乐与乐器的描写,对其中的琴、瑟、箜篌、特磬、角、铃等几种乐器在山东地区的流行传播情况进行了考述。第三章为《老残游记》中的晚清舟车考述。内容主要是结合《老残游记》中关于晚清时期山东地区的水路、陆路交通工具的描写,对其中的小推车、双套飞车、山轿、湖船、客船等交通工具进行了考述。《老残游记》创作于晚清时期,这是中国社会转型,传统文化、民俗受到冲击产生激变的时期,小说文本中描绘了大量的社会民俗风貌,本文拟在对小说中描写的这些晚清时期山东地区的民俗事象、风土人情进行基本的考述,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