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又是典型的煤炭资源依赖型国家,煤炭资源占比常年居高不下,种种情况使得我国受到的国际减排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环境的破坏,极端环境问题的频发也使得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更加强烈,因此我国的"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核算我国碳排放现状、分析我国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比较我国地区、区域之间的碳排放情况,对我国今后的低碳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在参考IPCC清单指南推荐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最新关于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研究,核算了我国2000-2014年分行业碳排放总量以及30个行政区2003-2013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后续的一系列研究。在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分解分析时,研究分别采用LMDI分解法中的加法分解和乘法分解进行分析。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是推动我国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而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正在逐渐向更大的负效应转变,代表技术进步效应的能源强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碳排放的不断增长。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时,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各区域间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对于资源禀赋、发展情况等相似的地区,碳排放情况也相似,然而传统的以地理位置为划分依据的"四大板块"并不能完全反映该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展了对我国30个地区的聚类分析,选取LMDI分解中影响碳排放强度的3个变量作为指标,将我国的30个地区重新划分为4类,并针对各区域提出了不同的减排政策建议。经过以上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为我国碳减排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完善碳排放清单编制体系、分区域分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增长的负效应和差异化制定碳排放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