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 Nutt)、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Regel)、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四种抗寒小浆果植物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四种小浆果植物茎、叶、花中的挥发性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茎、叶、花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表型性状调查:四种抗寒小浆果植物枝条、叶片、花及果实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果实大小方面看,软枣猕猴桃的果实相对较大,黑果腺肋花楸次之,唐棣、长白忍冬的果实相对较小;从枝条长短方面看,软枣猕猴桃的叶片相对较长,其余三种小浆果的叶片相对较短;花朵的盛开方式及大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除软枣猕猴桃外,其他三种小浆果植物均属于野生浆果资源,有待开发利用。2.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在唐棣的茎叶花中共检测出9类70种挥发性物质,茎中酯类含量较高,占56.80%,叶、花中烯类含量较高,分别占88.64%、77.19%,茎叶花中分别检测到的乙酸叶醇酯、β-石竹烯等在香料制作、食品添加剂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长白忍冬的茎叶花中共检测出9类120种挥发性物质,茎中烯类物质种类较多且含量高,共11种,占58.58%,叶中醇类含量较高,占42.83%,花中烯类物质占66.87%;在软枣猕猴桃的茎叶花中检测出5类29种挥发性物质,茎中含量较多的为醇类,丁香醇D、丁香醇B分别占67.93%和18.22%,叶、花中均含有较多的酯类,乙酸叶醇酯在叶、花中含量分别达到78.02%和44.31%;在黑果腺肋花楸的茎叶花中共检测出3类25种挥发性物质,叶中检测出的3种挥发性物质均为烯类,茎、花中亦也含有大量的烯类物质,少量的烷类存在于植物茎中,分别为正十三烷(18.74%)和正十四烷(9.41%)。在四种抗寒小浆果植物的茎、叶、花中提取到的挥发性物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资源利用价值。植物中的挥发性物质不仅会影响果实的香气,且大多数挥发油都具有解热、香气、驱寒等作用。此外,植物挥发油广泛应用于香料、食品、日用化妆品和工业生产中,对人类保健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