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村改居”社区,就是由原农村社区转制过来的城市社区。它搭建了城市社区的架子,但却保留了浓厚的农村色彩,沿用村委会的工作方式、方法,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独特形态的社区。作为城市化的产物,“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好坏与否,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城市化的成果,影响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正快速推进城市化,“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将日益增多。以此同时,“村改居”社区的两面性给社区的治理带来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实践的探索,更要理论的指引。
宝安区在2004年全面完成了“村改居”工作,并在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依据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治理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法、参与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着重对宝安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宝安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并为全国其它地方社区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当前宝安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存在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自治机制建设遭受干扰、社区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受到思想认识、传统体制、法律制度、财政资源、社群关系、人口素质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为避免国家行政权过度向社区渗透,致使社区自治权萎缩,文章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要重视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协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社区自治的方向。同时,针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改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重视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等对策,并对社区工作站的去留、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开展社区物业管理推进社区工作社会化等尚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