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功率下超声龈下工作尖的不同工作端对牙根面的影响及其工作效率。并观察超声洁刮治后不同抛光方法对牙齿表面的影响,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实验一选取1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且牙石量基本相等的20个牙根面。随机分为A (A1、A2)、B (B1、B2)两组,A组将超声工作仪功率设定为3档(大功率),B组设定为1档(小功率),分别使用H3工作尖的侧面(A1、B1组)及工作尖的尖端(A2、B2组)对牙根面进行刮治。分别记录去净牙石的操作时间,并对刮治后的牙根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实验二选取4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对牙冠唇侧颈1/2及牙根唇侧颈1/2进行超声洁刮治后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分别为不做抛光处理的对照组(A组),橡皮杯轮蘸3M抛光膏抛光组(B组),喷砂抛光组(C组),日本产矽粒子抛光组(D组),并对抛光后的牙齿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一扫描电镜观察,A1、B1组牙根表面划痕均较少,而A2、B2组牙根表面的划痕较多;A组牙根表面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少,但有牙骨质剥脱,B组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多。在操作时间方面,A组明显短于B组(P<O.01),A1和A2组及Bl和B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二扫描电镜观察,洁治后未抛光组(A组)牙齿表面均粗糙不平或有划痕缺损,有少量散在牙石存在;3M抛光膏(B组)抛光后牙齿表面整洁,极少见牙石,可见一些粗细不一的抛光划痕;喷砂(C组)抛光后牙齿表面平整,少见牙石,但可见众多浅凹痕;日本产矽粒子(D组)抛光后牙齿表面均匀密布细而浅的抛光划痕,基本见不到残留牙石。同一组抛光后牙根面的划痕较牙冠面多。结论:超声工作尖的侧面能更有效地去净牙石和菌斑,且对牙根面损伤小;较大功率可快速去净牙石,但对根面的损伤较大;经过超声波洁治及刮治后应该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可提高其光洁度,牙根面以抛光膏的抛光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