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超声刮治术及抛光对牙齿表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功率下超声龈下工作尖的不同工作端对牙根面的影响及其工作效率。并观察超声洁刮治后不同抛光方法对牙齿表面的影响,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实验一选取1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且牙石量基本相等的20个牙根面。随机分为A (A1、A2)、B (B1、B2)两组,A组将超声工作仪功率设定为3档(大功率),B组设定为1档(小功率),分别使用H3工作尖的侧面(A1、B1组)及工作尖的尖端(A2、B2组)对牙根面进行刮治。分别记录去净牙石的操作时间,并对刮治后的牙根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实验二选取4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对牙冠唇侧颈1/2及牙根唇侧颈1/2进行超声洁刮治后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分别为不做抛光处理的对照组(A组),橡皮杯轮蘸3M抛光膏抛光组(B组),喷砂抛光组(C组),日本产矽粒子抛光组(D组),并对抛光后的牙齿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一扫描电镜观察,A1、B1组牙根表面划痕均较少,而A2、B2组牙根表面的划痕较多;A组牙根表面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少,但有牙骨质剥脱,B组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多。在操作时间方面,A组明显短于B组(P<O.01),A1和A2组及Bl和B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二扫描电镜观察,洁治后未抛光组(A组)牙齿表面均粗糙不平或有划痕缺损,有少量散在牙石存在;3M抛光膏(B组)抛光后牙齿表面整洁,极少见牙石,可见一些粗细不一的抛光划痕;喷砂(C组)抛光后牙齿表面平整,少见牙石,但可见众多浅凹痕;日本产矽粒子(D组)抛光后牙齿表面均匀密布细而浅的抛光划痕,基本见不到残留牙石。同一组抛光后牙根面的划痕较牙冠面多。结论:超声工作尖的侧面能更有效地去净牙石和菌斑,且对牙根面损伤小;较大功率可快速去净牙石,但对根面的损伤较大;经过超声波洁治及刮治后应该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可提高其光洁度,牙根面以抛光膏的抛光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根管充填材料包括核心充填材料和封闭剂。根管封闭剂可进入核心充填材料无法充填的区域,如某些根管侧支、峡部等不规则区,形成根管内密闭腔隙、提高根尖封闭性。   树脂类根
中央党校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党校教师需要用学术来讲政治,打造政治精品课,通俗来说就是要求党校教师对党的决策、重要思想、方针、部署等加以自己的理解,并对其进行正确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视,不少教师也在尝试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因为其效率高、学生的课堂地位显著等等优势而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在现代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下,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则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语文本身作为一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教师怎样保证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