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走向澄明——一位盲人教师的转化学习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化学习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麦基罗(Mezirow)首次提出。其含义为转化我们想当然的参照框架,使其更具包容性、区辨性、开放性、对变化在情感上的接受性,以及反思性,从而产生会证明是更加真实与正当的信念和观点,以指引我们的行动。麦基罗致力于转化学习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其中《成人学习的转化维度》(1991)一书集中了他关于转化学习的核心思想,也激起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对转化学习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在肯定麦基罗的理论核心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包括麦基罗本人)获得了许多新发现,提出了新观点,丰富了转化学习理论的内涵,对成人学习本质的认识更趋深入。目前,转化学习理论仍为西方关于成人学习过程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并似乎替代了原来的成人教育学而成为新的教育哲学。该理论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行的教学策略,对我国成人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已引起我国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该理论主要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必要在我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展相关研究,在深刻理解与合理改造,甚至拓展的前提下,将其应用到成人教育实践之中,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一位盲人教师杨晖(化名)作为研究合作者,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其转化学习经历进行深描,尝试对转化学习理论进行本土化的诠释,归纳得出研究结论:  1.意义观点转化促发具体的行动  2.转化历时存在差异性  3.自身因素是个体转化学习的源动力  4.个体的转化学习可能诱发边缘转化  5.转化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存在多样性  6.社会环境、人际互动与情感介入是转化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7.转化学习的结果可能存在正负性  本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  一、绪论。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等内容。  二、文献综述。在国外相关研究部分以麦基罗的转化学习理论为叙述主体,兼顾其他研究者提出的不同理论视角,基本呈现出目前转化学习理论的全貌,为案例解读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相关研究做简略梳理。  三、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思路、框架、方法及程序。  四、杨晖的成长轨迹。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追索杨晖的自学成长经历,为分析与理解其转化历程提供事实依据与感性前提。  五、杨晖的转化学习分析。分别从认识的意义观点、社会语言的意义观点和心理的意义观点三方面解读杨晖的转化学习历程,剖析转化动因,并简要论述边缘效应。  六、结论、建议与省思。以转化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杨晖的转化学习历程,得出本研究的结论,进而提出研究者的建议与省思。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音在军转民过程中率先推出377“同温层巡航者”客机。作为活塞时代的最后一款螺旋桨大型客机,波音377在技術上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在商业运作上却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后来者深思。  新掌门力推军转民  1945年9月,比尔·艾伦走马上任,成为波音的新掌门。上任伊始,他就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军方取消了B-29轰炸机的订单,他不得不大幅裁员,西雅图厂区的员工从35000
期刊
教育被视为解决新世纪科技发展以及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的最佳手段,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的质量,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
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次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后,美国的教育仍然积弊丛生,教育质量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改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低下的状况,各种形式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