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从豆豉中得到产纤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将其保存为目的,利用纤维蛋白平板筛选和纤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筛选,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rDNA扩增及序列测定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选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将菌株制成微生态制剂。
通过筛选得到两株纤溶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是纤溶活性为372.3IU/mL的3号菌株和纤溶活性为287.7IU/mL的9号菌株。对3号菌株和9号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鉴定3号菌株和9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再将3号菌株进行16S rDNA扩增及序列测定,进一步确定3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通过对3号菌株培养基的优化,确定最佳碳源为大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碳氮比为1:1,且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分别为2%。通过对离子组成和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2%,大豆粉2%,酵母膏0.8%,麸皮0.75%,K2HPO40.4%,KH2PO40.3%,CaCl20.02%,MgSO40.07%。
通过对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确定3号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7.5,发酵时间为72h,接种量为4%,摇瓶装液量为30mL(250mL摇瓶),培养温度为34℃,摇床转速为180r/min。按照确定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对3号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测定420nm处的OD值、pH值和纤溶活性,确定菌体生长和产酶过程并不是同步的,菌体产酶的过程要滞后于菌体的生长过程。
通过耐受性试验,确定3号菌株对高温、酸碱和胆汁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具有制备微生态制剂的可行性。3号菌株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菌粉,确定最佳单因素保护剂为甘油6%,其添加量为保护剂∶菌液=1∶2(体积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保护剂配方为甘油6%,麦芽糖8%,脱脂乳15%,蔗糖8%。将冻干菌粉分别在常温、冷藏(4℃)和冻藏(-20℃)条件下贮存,最终确定冷藏(4℃)状态下保存菌粉的效果最好,经过六个月的保存期后,其活菌存活率可达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