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中医脉诊仪,通过脉证合参,揭示心悸不同中医证型的脉象信息特征,探索其脉象与病机、证候之间的相关性,为心悸的中医辨证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32例心悸患者按证候分为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脉、痰火扰心证七种常见证型,并与35例正常人群组进行对照,利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同时检测并记录患者寸、关、尺六部脉象的信息,并采用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1试验各组与正常人群组的脉象异常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通过中医辨证与脉象信息判定的综合对照分析,得出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仪正确的辨证诊断符合率为74.9%。其中,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0%,寸、关、尺六部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迟不数,一息四-五至,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波形完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心虚胆怯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9.2%,以沉细脉为主,位在左寸,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心血不足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2.5%,以细脉(脉搏的波动范围小于正常脉)、弱脉(波幅小,取脉时脉位沉)为主,位在左寸,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阴虚火旺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3.9%,以细数脉为主;心阳不振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5%,以沉迟无力脉(频率较正常迟慢,每分钟<60次)、弱脉为主,位在左寸,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水饮凌心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3.3%,以滑脉(波形来去相等,主峰波,重搏波波峰略有圆角,重搏波与主峰波截然分开,是与主峰波完全相同而略小的等腰三角形,两波运行如珠上下滚动)、弦脉及其变异脉型为主,位在左寸尺,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瘀阻心脉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5%,以涩脉(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尖峰波组成,形成非规则的振荡曲线。其中一种是涩而大,波形参伍不齐,属阳;另一种则波峰较小,属阴)、结脉(频率缓慢,节律不齐,歇止不规则)、代脉(频率缓慢,节律不齐,歇止有规则且时间较长)为主,位在左寸关,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痰火扰心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1.4%,以滑数脉或其变异脉型(频率较快,波形高尖,负向波)为主,位在左寸、右关,其他余部亦可有改变。脉象的变异程度及多部异常改变者,与患者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关系密切。结论: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TL-MZ-XM-Ⅱ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出心悸患者寸、关、尺六部脉象的信息,并能初步揭示其不同证型的基本脉象特征。2心悸不同证型的脉象与其病机、证候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TL-MZ-XM-Ⅱ脉诊仪对于心悸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瘀阻心脉和痰火扰心证的病机与脉象诊断的复合率较高,对心虚胆怯证和水饮凌心证的病机与脉象诊断也有较高的复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