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各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各个时期D-二聚体表达差异是否与肿瘤恶性程度、应答率、疾病复发率和缓解率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5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D-二聚体、CE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D-二聚体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D-二聚体和CEA表达水平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323.00(150.0,631.0)高于对照组142.0(89.3,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4,P<0.05)。晚期结直肠癌D-二聚体水平401.0(167.5,735.5)较早期169.5(25.0,325.3)升高(Z=-4.569,P<0.05);治疗后恶化时D-二聚体水平382.0(175.0,735.3)较治疗后好转时250.0(163.0,391.0)升高(Z=-2.731,P<0.05)。D-二聚体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效果有关。不同性别的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6,P>0.05)。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术前220.0(118.0,446.5)低于术后320.0(184.5,489.0)(Z=-2.182,P<0.05)。诊断初期,CEA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9。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表明疾病晚期和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的107名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大剂量的预处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