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被看成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初中生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咨询中的重点问题,而社交焦虑问题又是人际关系问题中的重点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信息选择、解释、存储、提取的关系和行为倾向的关系。本研究探索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社交焦虑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的自尊结构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研究一探讨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本研究以Rosenberg自尊量表(SES)、Coopersmith自尊调查表(SEI)为测量外显自尊的指标,以Leary交往焦虑量表为社交焦虑的测量指标,以自编的内联想测验(IAT)为测量内稳自尊的指标,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是互相独立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且初中生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外显自尊越高,社交焦虑水平越低;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不存在相关:并且探讨了初中不同年级和性别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社交焦虑上的差别。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将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相结合,探讨了高外显/高内隐,高外显/低内隐,低外显/高内隐,低外显/低内隐自尊四组被试在社交敏感性、惧怕他人否定评价、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情绪上的差异,以期了解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不同组合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内隐自尊与之相关不显著;高外显/高内隐自尊个体社交敏感性不强,最不容易产生社交焦虑行为,苦恼情绪最低;高外显/低内隐自尊的个体容易体验到惧怕和苦恼情绪但是能使用策略来避免产生社交焦虑行为;低外显/高内隐自尊个体表现出较强的社交敏感性,也容易产生社交焦虑行为,且体验到苦恼情绪;低显/低内隐自尊个体有较强的社交敏感性,也容易产生社交焦虑行为,且体验苦恼情绪。内隐自尊在自发行为和情感驱动的反应上要强于外显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