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模型建立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和DPPⅣ免疫组化表达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以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观察高脂饮食对体重、体质指数、肝酶及肝细胞病理变化等的影响,以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动物模型。探讨NAFLD幼鼠肝细胞DPP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血清DPPⅣ的活性及其与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等指标的关系。方法:50克左右的雌雄SD大鼠断乳幼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组(对照组)12只,雌、雄各6只;高脂饮食组(模型组)12只,雌雄各6只。生长至7周末,取尾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血脂、肝酶、血清DPPⅣ等指标,测量体重、体长、腰围,将幼鼠处死后,取幼鼠肝组织测量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等。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肝组织DPPIⅣ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幼鼠腹围、体重、肝组织重量、肝脏指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脏与对照组相比重量增加,颜色变浅;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均可见轻、中到重度脂肪变和气球样变,细胞内充满空泡,模型组出现了明显的肝组织脂肪变性。2.模型组幼鼠血TC、TG、HDL、LDL、ALT、AST、DPPⅣ、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组织DPPⅣ的免疫组化表达强于模型组。3.模型组血清DPPⅣ的活性与ALT成正相关;与与其它因素如体重、AST、血脂(TC、TG、HDL、LDL)、FBG、FIN均无相关关系。结论:1.给予断乳幼鼠(21天)高脂饮食4周后,模型组幼鼠出现了肥胖、高血TG,LDL、低HDL等,这与儿童NAFLD的临床特征相同,同时模型组幼鼠肝脏指数升高、肝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出现了轻度到重度脂肪变性等特点,说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幼鼠模型建立成功。2.模型组血清DPPⅣ的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ALT成正相关;对照组免疫组化表达强于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越严重免疫组化表达阳性越弱,提示DPPⅣ与NAFLD相关。
二、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儿童血清DPPⅣ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NAFLD与血清DPPⅣ的活性的关系。方法:对34名确诊为肥胖NAFLD(并除外糖代谢异常)的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DPPⅣ、空腹血糖(FBG)。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组腰围、腰臀比、TC、TG、LDL、ALT、AST、血清DPPⅣ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DPPⅣ与ALT、成正相关(P<0.05),与体格测量指标(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和其它生化指标(AST、TC、TG、HDL、LDL、FBG)无关(P>0.05)。结论:DPPⅣ可作为临床诊断NAFLD的活性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