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践报告是在作者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展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翻译理论和案例分析来研究英汉同传中的一些实践性问题。实际上,本报告试图阐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会导致译员出现认知负荷,换言之,这些负荷因素对译员的口译表现产生了影响。在此,作者主要讨论和分析英汉同传中的认知负荷现象及其相关处理技巧。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景德镇陶瓷学院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中部设计与艺术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1日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国际报告厅举行。作者身为此次口译团队的译员,参与到实践中深感荣幸,在实践过程中颇有体会。基于本次同传实践,作者将本实践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报告简介。简要介绍本次同传实践任务,例如,任务背景、任务过程、任务设计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阐明了一些术语及其在翻译理论和同声传译中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本次同传实践中的认知负荷现象和口译实践中的问题,例如,长句翻译、现场突发状况、信息密度较高、口音等问题。具体来说,本次口译实践的认知问题研究样本选自第三届中国中部艺术与设计国际研讨会的六位外国讲者。鉴于以往对认知负荷问题的研究,笔者在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关处理技巧。目前此方面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此方面的探讨对未来的口译教学与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实践报告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分析指出英汉同传实践中的认知负荷现象,以及对认知负荷现象的讨论有助于译员提高口译质量,更好地理解实践中的认知负荷现象以及相关处理技巧。作者希望本报告能为口译训练和口译教学提供相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