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梅花鹿茸生长期顶端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茸是哺乳动物中惟一能够再生的组织器官,因此鹿茸为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再生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模型。研究已表明鹿茸发育属软骨内成骨,其再生基于干细胞而不涉及细胞的去分化;在鹿茸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都受到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但其再生及其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迄今还并不十分清楚。本试验采用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筛选东北梅花鹿茸生长过程中小鞍子(前期)、二杠茸(中期)和三权茸(后期)顶端间充质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共获得45条鹿茸生长过程中差异表达片段,回收了15条,其中14条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发现5条序列(EST1、EST2、EST3、EST4和EST5)分别与已知基因(COL9A3、MALAT1、 LOX、BCLAF1)高度同源,EST3与EST5来源于LOX基因,其它序列在数据库中均无同源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进一步检测LOX基因表达水平,与mRNA差异显示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初步发现:COL9A3在鹿茸生长前期不表达,后期的表达量大于中期;MALAT1在鹿茸生长中期表达量最高,前期至中期表达上调,中期至后期表达下调;LOX在鹿茸生长中、后期的表达量大于前期;BCLAF1只在鹿茸生长的后期表达。实时定量结果显示:鹿茸间充质生长的3个时期,LOX mRNA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中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前期(P<0.05),后期与前期、中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该基因参与鹿茸间充质前期至后期的生长,推测其可能促进了间充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协同其它因子使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形成分子间的交联,稳定细胞外基质,保持细胞外内环境稳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