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荀鹤是晚唐的著名诗人,其诗歌集《唐风集》存诗326首,全部都为近体诗,其中七言律诗有140首,另有七言排律1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以唐诗最盛,唐诗中,又以近体为最高妙,近体中,又是以七律最考验作者的功力。七言律诗创于初唐,在沈俭期、宋之问手中初步定型,至中唐前期杜甫手中达到高峰,臻于完美,之后的诗人更是前赴后继创作七律,虽难以达到杜甫那样的创作成就,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则是以晚唐杜荀鹤的七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杜荀鹤七言律诗的创作进行梳理,以初步判断他在这一体式上的艺术成就。 本文的章节划分还是相对规矩和传统。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其生平和人生经历,将杜荀鹤七律的创作和大的时代背景和个体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正所谓“知人论世”,这是走进文本的首要步骤。第二部分是文章主题部分,以其140首七言律诗为中心,(七言排律不作分析)仔细研究其中题材内容的划分,分析其艺术特征,对上有何渊源,诗人自己又进行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和创新。第三部分则收拢全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理性概括杜荀鹤七言律诗的成就意义,简略分析其影响。杜荀鹤及其诗歌创作在晚唐诗歌史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杜荀鹤七律更在晚唐继承了元白的现实主义倾向,而他对于杜甫、白居易的继承,更在晚唐社会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成就和意义。由于资料不多,本人才力又有限,所以对于影响的部分的确成果不大,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