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变革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核心素养”一词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领域已占据了重要位置,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人需要具备的关键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融合。当下,我国正经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外的另一重要目的,包含了对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的要求。项目式学习理念迎合了课程改革的思想,以“项目”为中心,协作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以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知识整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打破了传统孤立、分散知识点教学的弊端,改善了“学死知识”的现象,帮助学习者有效的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真正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是值得被教育领域推广的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混合学习环境逐步成为主流学习环境,不仅影响了高校教育的模式,同样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项目式学习环境支持。如何有效的利用混合学习环境,优化项目式学习的各个过程,也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项目式学习存在大量问题亟待解决,特别基于混合学习环境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知如何利用混合学习环境,对如何从设计的角度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效果更是一筹莫展,这也是需要引起研究者们重视的问题。如今较多的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研究项目式学习的流程与效果,很少有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研究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建立在活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与群体动力学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式学习中协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运用混合学习环境的优势对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并在小学三年级与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流程与设计方法,以及策略,有效的改善了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为基础教育提供操作层面的方法指导。本研究分为大致分为文献研究、活动设计、行动研究与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在文献研究阶段,了解国内外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项目式学习学习中协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活动设计阶段,首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并归纳与总结协作学习活动的类型,进行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设计、环境设计与策略设计。在教学实践阶段,主要运用行动研究依托西安大雁塔小学为实验基地,对活动设计阶段提出的活动流程与设计方法进行修正与完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从协作技能、学生态度两方面定性、定量的分析设计方法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最终,研究结论表明,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类型有:调查分析、问题解决、作品设计等三种,主要包含协作学习活动准备、协作学习活动实施、协作学习活动成果汇报和协作学习活动评价四个主要流程。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即传统课堂环境的设计、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与资料的设计,另外,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制定协作学习策略。并且协作学习活动的流程、环境和策略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实践表明混合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较为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帮助教师明确项目式学习中的协作学习活动的类型以及每种协作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方法,并且指导学生顺利的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协作学习活动,提高协作学习活动的效率,对学生的协作学习技能、学习兴趣、参与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