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中空间设计、实施策略及调适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心从增量向存量转变,城市更新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在棚户区改造范畴扩大化的政策背景下,许多城市启动“集中连片”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此类项目多位于城市重要区位,空间尺度大,利益主体多元,发展问题综合,实施难度很大。在“建设人民城市”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棚户区改造,以更综合的视角进行研究。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是棚户区改造中两个关键方面,协同作用才能更好推进棚改进程,但二者经常存在相互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本文针对空间设计和实施策略的调适优化方式展开探讨,希望明确二者的联系,构建协同机制,并在实际案例中运用调适优化方法,提出空间设计策略与实施策略,有效提升棚户区改造品质,推进棚改实施。本文研究缘起“霸州市棚户区改造策略”课题,选取霸州市“集中连片”规模最大,改造迫切程度最高的老城棚户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剖析老城棚户区改造中诸多表象问题的成因,并梳理棚户区改造相关研究与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为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两方面。随后,探讨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的调适优化方法。明确调适优化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构建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的联系。面向老城棚改问题,选取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要点,并将要点紧密对应,以保证策略研究在调适的思路下进行。最后,在老城棚户区改造中,运用调适优化方法,提出空间设计策略和实施策略。空间设计重点加强路网设计与产权界限的衔接,解决空间破碎化问题;优化设计道路交通、结构功能、地块划分、风貌形态、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景观,全面提升改造品质。围绕空间设计策略,展开实施策略研究,以统筹实施与整体管控为目的,重点完善经济测算方法与公摊办法,增强实施策略与空间设计的联系,配合相应项目统筹实施措施,促进棚改合理有序实施;分析棚改单元特征,分类提出指引策略,同时划定规划与实施单元,加强全局管控能力。棚户区改造是涉及土地、资本、规划建设、管理等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对空间设计与实施策略两个关键方面的研究,旨在“提升品质、促成实施”,希望能为国内棚户区改造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为回收冶炼炉渣中铜的流失,选厂对冶炼炉渣进行了选矿试验,将渣中流失的铜富集回收。而试验样品干扰元素多,成份复杂,所以本化验室采取了具体措施,将干扰元素掩蔽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不适合培养要求的部分,介绍了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实验教学的具体办法及体会。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单位的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基本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方向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基本上是脱节的,相互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批改作业。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以及教研员的事,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教学研究,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也仅仅是组织学习“上传下达”的任务。  尤其在我们农村,对校
核电项目初步安全分析报告是核电厂设计和建造许可证申请必需的一份重要文件。本文结合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的工作实践,对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编制过程进行介绍,分析管理工作重
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
一、抓住细微的生成资源——碰撞智慧火花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这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