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损伤后愈合障碍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疾病,迄今在骨修复中仍存在重大挑战,近年来对骨折愈合的骨生长因子关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BMP-2、BMP-7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类代表性中药,在促骨愈合的作用机理已有研究,但传统中药给药方式仍存在局限性,开展新的给药途径并用于促骨愈合中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磁靶向给药系统(Magnetic 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MTDDS),观察磁性丹参微球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BMP-7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目的:观察磁性丹参微球(Feromagnetic tanshinol microspheres)在大鼠骨损伤后的体内分布特点及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分化的影响,探讨磁性微球促骨愈合缓释诱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在磁靶向作用下注射磁性丹参微球制剂,筛选最佳浓度,考察其磁响应性。选用造模成功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计,体重230±30g,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药物组;磁场组;药物+磁场组。空白组未做任何干预,药物组只给予磁性丹参微球未外加磁场。磁场组只给外加磁场未给予磁性丹参微球;药物+磁场组是指给磁性微球的同时给予外加磁场。无菌条件下,取下术后股骨,用注射器冲取骨髓,离心获取乳白色单个核细胞,成骨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培养,得到成骨细胞。丹参磁性微球分别给药1天、4天、8天和12天,最后一天给药后2小时处死大鼠并提取骨折组织。MTT法检测骨折组织中第1天、第4天、第8天及第12天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2和BMP-7蛋白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BMP-2和BMP-7 mRNA的表达。结果:(1)在35000e外加磁场下给予60mg/L的微球制剂后骨折组织的丹参素含量检测达到最大值(P<0.05)。(2)MTT试验显示在成骨细胞对数生长期第4天和第8天药物组+磁场组增殖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药物组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磁场组BMP-2和BMP-7所有时间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BMP-2、BMP-7药物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磁场组(P<0.05)。(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2天时BMP-2、BMP-7mRNA表达升高最为明显(P<0.05),:药物组和药物+磁场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结论:磁性丹参微球大鼠体内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骨形态蛋白BMP2和BMP7的表达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