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人居林是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受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景观风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研究乡村人居林对于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塑造地方特色的乡愁景观、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文历史条件优越、景观风貌特征突出的安丘市为研究对象,采取遥感影像解译与现场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4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展开调查,主要研究了乡村人居林植物特征、人居林空间特征、人居林景观风貌特征、植物文化内涵及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24个村庄乡村人居林,植物共计72种,其中乔木有57种,属于36科,64属,灌木10种,属于7科,9属,藤本5种,属于4科,4属。人居林的结构组成以乔木为主,灌木次之,藤本最少。人居林主要树种有杨树、白花泡桐、柿子、日本樱花、国槐、香椿、木瓜海棠、石榴、杏树、垂柳等,以经济用材型和观赏果木型为主。(2)庭院林树种以经济食用型为主,多栽植在庭院周边,种类单一。老村人居林主要以经济用材林为主,观赏果木为辅,呈现典型的乡村景观;新村人居林增加观赏花木的种类和数量,景观美景度提升,但树木体量较小。(3)从全部调查村庄来看,人居林空间覆盖面积2016年比2012年减少了368066.60㎡。其中老村人居林空间覆盖面积减少50588.11㎡,新村人居林空间覆盖面积减少317478.5㎡,新村比老村减少趋势更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追求居住空间的不断扩大,导致人居林潜在用地空间,特别是庭院林潜在用地空间缩减。(4)道路林以经济观赏花木为主,村内的道路树木成排种植,人工痕迹明显。老村的道路林包括经济观赏花木和经济用材;新村道路林以经济观赏花木为主,道路林景观效果较好。(5)水岸林以经济用材林为主,村内水塘景观自然,村外的水溪景观单一。老村的水岸林由单一用材林组成,景观结构单一;新村的水岸林由多种树木构成,植物效果自然,人居林层次丰富。(6)乡村植物文化内涵包含了安丘地区的食用文化、寓意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古树名木文化。食用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当地居民选择人居林树种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文化在树种选择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性受到更多的重视。(7)老村整体景观特点为:乡村整体景观自然、古朴,传统的刺槐、白花泡桐、杨树组成乡村整体景观风貌的骨架,村庄的大树保留较好,村庄注重对植物文化内涵传承,重视村庄周围的围村林建设和保护,村庄人居林景观完整。(8)新村的景观风貌特征:乡村整体景观整齐、整洁,传统乡土树种白花泡桐、柿子、杨树、国槐与新引进日本樱花共同组成乡村整体景观风貌的骨架,村庄的大树多被砍伐,村庄植物选择注重景观效果,村庄人居林树种数量整体呈缩减的趋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李家小戈庄和秦家河2个典型乡村的人居林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