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和乡村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愈发迫切,尤其是功能分区日益多样化,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紧张,客观上也对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还普遍存在粗放经营、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日益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要求出发,尝试对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多视角、分层次地整体考察和评价,旨在对一个区域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到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共性与规律性特征,为制定政策和指导土地集约利用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相关理论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和方法、结构安排、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城市群视角下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指标的设计、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和评价;第三部分是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论述了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互关系,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计算和评析;第四部分是县及以下地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包括县域、小城镇和农村土地集约的基本状况分析,以辽宁省主要县级市为例,对县域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第五部分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土地承载力和协调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潜力分析;第六部分为主要研究结论和启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多维度考察,对于辽宁省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特点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逐年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影响较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区域内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普遍不足,长期内需要通过政策引导等途径不断完善。(2)土地集约利用受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明显,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3)县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小于城市,城乡差距较大;同时受产业转移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适当承接相关产业由城市向乡村的转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4)从潜力分析上看,辽宁省大多数城市的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增长变化较为合理,受到人口增长因素的影响很大。这部分城市在沿海经济带上分布集中,在政策制定上要注意推进城镇化建设,接纳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地区转移,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时,要从多个维度上认识区域内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和水平,统筹兼顾,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切实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