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意为主"的文艺思想包含了诗歌的本体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也是诗歌批评和鉴赏的立足点."以意为主"由儒家"诗言志"演化而来,在中国诗话史上,随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消长而兴衰,它的理论内核随着儒释道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不断发展相互渗透而不断丰富发展.在中国诗话史上,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将"以意为主"理论全面应用于诗歌创作、批评和鉴赏等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成为金代诗论的有力总结.《滹南诗话》上承宋下启元明清,在中国诗话史上写下重重一笔.在中国古代诗论中,"以意为主"作为一种文艺思想源远流长,从萌芽到蔚为大观再到形成一种规定性的界说、一种稳定的话语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中国诗话史上,诗话家们不断地建设性地对其进行了丰富发展和理论开拓.对于诗话史上的这一演进过程,目前学术界尚无人涉足.该文试图立足于《滹南诗话》,对"以意为主"思想在中国诗话史上的演进过程进行描述和说明.该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大体描述王若虚《滹南诗话》及"以意为主"思想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以意为主"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在金代之前的衍变和《滹南诗话》的创作背景.第二章:论述《滹南诗话》中"以意为主"思想在本体论、创作论、批评论、鉴赏论中的体现.第三章:主要论述王若虚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北方地域特色.第四章:主要论述《滹南诗话》的影响和"以意为主"在明清诗话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