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其防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是研究基于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公司管理者因为道德风险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发现在许多国家公司的股权都很集中,大股东控制现象非常普遍。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公司大股东的控制行为及其对公司的各种影响,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监督公司管理者,而是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利,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与之相伴随的是,由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治理机制不完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就包括控股股东通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严重侵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担保、资金直接占用等行为,掏空上市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产生的背景、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建立防范控股股东权利滥用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围绕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这一核心,概括介绍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理论发展和一些代表性观点,并通过实例着重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如何通过关联交易、担保、资金直接占用等各种手段获得“控制权私有收益”,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同时,本文解析了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层次出发,提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文章基于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认识的基础上,分别构造了一个短期三产业均衡模型和一个长期三产业均衡模型,从理论上
本文以处于变革区间内的宁波市的临港产业群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宁波市临港产业群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较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首先说明了选择宁波市临港产业群作为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