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重大的现实问题。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人口为基础均分土地的分配方式,造成了人均耕地少、经营分散、产出率低等弊端,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在农业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向纵深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势必成为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转换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视角,并拓展基础理论,立足国情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内容,从法律层面探索出系统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规模流转、高效流转、健康流转。首先,以农村社区发展为创新视角切入,融合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重构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包括土地发展权、社区发展权、利益机制理论、权利限制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分析农村社区的理论源起,剖析社区发展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互促共赢关系,二者共同有利于发展并壮大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从多重理论视角出发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完善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定位现存问题,并全面归结现存问题成因。研究表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动力不足、土地流转碎片化现象严重、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进。究其原因,法律规范滞后、主体单一零散、行政管理与服务缺乏、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是主要因素,也是我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必然路径。然后,对美国、法国,尤其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流转法律制度进行剖析,得出有益启示和借鉴。再次,提出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复归和土地流转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法理念和法价值进行突破和提升,恪守实质公平、倾斜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依法自愿与合理有偿、利益协调与利益平衡、市场主导与政府监控原则。以社区发展为契机和载体,从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行政管理与服务制度、市场规范和运行制度、多元化促进与保障制度、纠纷能动化解制度等方面,在践行国家“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倾斜性制度供给进行“促生”,探索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以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纽带,从主体架构、流程规范、利益分配、信息披露、激励约束等方面探索土地组织化流转制度创新。最后,从主体互动与协调、流转程序衔接与运行、适度推进与限制、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以及配套化保障机制切入,创新土地流转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实现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运转。以期通过制度完善和机制构建,发挥出社区的载体功能,将土地客体发展权与农民主体发展权统一起来,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的互促共进、同质同向发展。
其他文献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今天,语文作为沟通、交流的基础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民族语言文化,其重要
联合国于2000年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实施至今十余年,MDGs为人类减贫及促进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2015年最后期限的临近,由于总体进展不乐观、地区发展不平衡
纵观百年文坛,"徐志摩"始终是一个比较鲜活的话题:其人其事、其诗其情,从其生前至逝后百余年间多次掀起关注、品评热潮,可谓历久弥新。文章着重从译介学的角度探析一下徐志摩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分期与梳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中国网球职业化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与国
机器视觉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对从图像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达到实际检测和控制的效果。本
核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当材料的尺寸达到纳米级别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密集的变化,具有了一些崭新的性质: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党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修身治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官德修养与家风培育密不可分,官德
和安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于鲜华,李繁东(国防科工委兴城疗养院125105)肠易激综合征(IBS)系肠道功能性疾病,属于非感染性的慢性结肠炎范畴,发病率较高。1993年7月~1995年1月,笔者以和安散治疗IBS34例,报告如下。
为了提高动态情况下的载人潜器系统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一种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对载人系统的人-机功能分配模式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研究系统总体设计时的人-机功能分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唐群,刘光元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西医认为是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肠道生理功能障碍。其特点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