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有研究提示HBV核苷酸突变可能和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加重有关,但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少数研究提示可能和前C区的突变有一定的关系,但仍没有定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HBV突变与ACLF是否相关,并发现与ACLF相关的新的HBV核苷酸突变位点。方法本试验采用回顾性研究,纵向及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1)纵向对比研究:选取慢性HBV感染者6名。其中,4名为ACLF患者(P1-P4),2名为肝硬化(LC)患者(P5、P6)。P1一P4选取ACLF发生前和ACLF发生时血清标本各1份;P5、P6各留取慢性乙型肝炎(CHB)阶段和LC阶段血清标本各1份。对每位患者的2份标本进行HBV全基因组PCR扩增。PCR产物构建质粒,每份标本选取3-4个阳性克隆转化感受态细胞扩增后测序。(2)横向对比研究:选取于慢性HBV感染者166例作横向对比研究。其中ACLF49人,CHB 45人,LC 45人,肝细胞癌(HCC)27人。对每位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提取HBV DNA,进行BCP/前C区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通过Vector NTI Suite 9.0软件对序列测定结果进行比对,找出与ACLF有关的核苷酸突变位点。结果(1)纵向研究提示:与LC患者比较,ACLF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核苷酸突变。从突变的位置看,ACLF患者核苷酸突变一致且集中的区域主要位于前C基因内。4名ACLF患者中,有2名或2名以上患者可见的共同突变位点有:nt 53、nt1846和nt1896突变。C区1913位在P2也见有纵向突变,横向比较见P1、P2均见有此位点突变,而P5、P6均未发现。(2)横向研究提示:nt1753、nt1762、nt1764、nt1846、nt1896和nt1913位核苷酸突变率在CHB、LC、ACLF和HCC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但在ACLF组与LC组之间,仅nt1846和nt1913突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ACLF组与HCC组之间,nt1762、nt1846和nt1913突变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突变分析提示:最常见的是A1762T/G1764A双突变,阳性率高达70.5%(117/166);其它常见的两联突变还有A1846T/G1896A[25.9%(43/166)]、A1846T/C1913(A or G)[18.7%(31/166)]和A1752G/C1799G[10.8%(18/166)]等。在多位点联合突变中,上述突变组合经常一同出现,组成更为复杂的突变模式。突变数量与疾病进展有平行关系,ACLF患者可见更多的联合突变。突变对HBV DNA水平的影响:nt1753、nt1764、nt1846、nt1896和nt1899突变的患者HBV DNA水平要低于野生株患者;并且联合突变者HBV DNA水平更低。与HBeAg状态有关的突变位点有G1896A、G1899A、T1753(G或C)、A1846T、C1913(A或G)和G1915(A或C)。核苷酸突变与基因型的关系:nt1752、nt1799、nt1846三个位点的变异率在B型患者中高于C型;nt1753、nt1762、nt1764、nt1915的变异率在C型患者中高于B型。BCP/前C核苷酸突变率在以CHB为基础和以LC为基础的ACLF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t1913(C→A or G)和nt1846(A→T)突变是预测ACLF的有效因素(比数比分别为3.875和3.151,P值分别为0.017和0.041)。结论HBV BCP/前C区核苷酸突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A1846T、G1896A和C1913(A或G)突变可能与ACLF密切相关,其中A1846T和C1913(A或G)突变是ACLF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