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欺凌一直是国内外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校园欺凌无论是对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而言,都会对他们的身心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17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应该还以学生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虽然目前有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学校环境特征探讨了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但是针对中学生同伴关系角度进行探讨的还较少,仍缺乏大样本的实证探究。中学阶段时学生成长社会进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中学生逐渐远离父母的襁褓,过上了寄宿制的学习生活,此时学生对于父母的依赖也开始减弱,与同伴的交往联系加深。然而中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自身的偏差行为尚不能形成一个准确认识,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同伴品行的影响,造成个人品行的偏差。同伴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一个重要群体,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和学校归属感以及校园欺凌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我国西部地区某市6区县中的103所初中学校,并在每一所学校中分别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依据社会联结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理论指导基础,构建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并作了以下研究:(1)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确定了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校园欺凌三者的概念和撰写了文献综述。(2)探讨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和校园欺凌的现状与差异,总体而言,同伴关系与上进同伴关系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良同伴关系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校归属感与归属感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抵制感维度处于较低水平;校园欺凌及其肢体欺凌、社交排斥、言语欺凌、财物破坏、网络欺凌这五个维度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三者及其维度在性别和不同留守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探讨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校园欺凌整体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4)探讨学校归属感在中学生同伴关系和校园欺凌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从同伴关系整体、学校归属感和校园欺凌上看,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和显著负向预测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显著负向预测校园欺凌,进一步通过偏差矫正百分位Bootstrap检验发现,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所以学校归属感在同伴关系整体和校园欺凌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探讨学校归属感在上进同伴关系和不良同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上进同伴关系不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还能显著负向预测校园欺凌,不良同伴关系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学校归属感以及显著正向预测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对校园欺凌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通过偏差矫正百分位Bootstrap检验发现,两条中介效应值均显著,说明学校归属感在上进同伴关系和不良同伴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对此,本研究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展开了讨论,并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校归属感,降低校园欺凌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状况;创设学生交往的环境;培养学生交友价值观;创建良好的学校氛围和重视学校教育和完善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