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管薪酬是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重要内容,薪酬机制是否对高管产生有效激励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目前上市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经营形式,这一经营形式使得高管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互交织。而薪酬契约实现的最佳形式是高管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机结合。因此,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制度体系,不但能够更好地调动高管的积极性,激发高管的工作热情,而且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吸引和保留更多的核心人才,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然而,在实际的公司运作当中,高管权力潜移默化地扩张,使得薪酬契约制度浮于表面,高管有能力也有动机在自身薪酬契约的制定过程中,拥有超越董事会甚至控股股东的权力。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治理弱化的局面凸显。随着人们进入信息与传媒快速发展的社会,媒体的传递信息作用和折射社会现实的特征使其在生活与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媒体报道作为一支独立的外部公共监督力量,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媒体报道是否能够提高薪酬业绩敏感性,薪酬业绩敏感性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以及产权性质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众多的疑问下,迫切需要将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梳理与探究。因此,本文从媒体视角对高管薪酬进行分析,以研究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各自领域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把两者连接起来共同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通过对高管薪酬和媒体报道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委托代理理论、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利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三条治理路径,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选择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4-2018年间的数据信息,以高管薪酬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媒体报道、企业绩效和两者的交乘项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法将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净利润作为控制变量依次加入计量模型。为了能更加深入的分析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作用机制,将按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种不同的产权性质来对所搜集的样本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子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数量越多,高管的薪酬所受到关注度就越高,其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越强。(2)把上市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后发现,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都显著成立,意味着媒体报道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较强的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提高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与国有企业相比,媒体报道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作用更显著。(3)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不同。在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受到媒体报道越多,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就越强。此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却不显著。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而得到的研究成果,本文可得到三方面的启示:第一,重视媒体引导力和公信力的建设,加快媒体市场化进程,营造媒体做实事的氛围。第二,重视和利用好媒体的监督人角色,让社会大众通过媒体参与进来,共同监督高管的管理业绩及其报酬水平。第三,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在调控的过程中也要公开透明,积极接受媒体与大众的监督,给予媒体讲真话的空间,对权力与利益的寻租进行有效的规避,共同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