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般的岁月——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解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人都会被那一幕所震惊:一个绝望的黑人妇女拿自己的孩子做人质,并威胁如果让她的孩子重新做奴隶,她就要杀死孩子们。读者一定想知道这个疯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要了解她的动机和她的邪恶力量。我们就先要了解她所处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首黑人奴隶的愤怒之歌,是黑人奴隶在南部种植园上发出的绝望的呐喊。小说是对十九世纪美国奴隶制度的无情鞭挞。 本论文从黑人女性的角度对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十九世纪奴隶制下的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进一步研讨了黑人女性奴隶们的愤怒、绝望以及她们为自由而进行的抗争。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在绪论部分中介绍了托尼·莫里森的生平及工作经历对其写作生涯的影响、《宠儿》的写作背景。第一章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宠儿》中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被迫做各种耗尽体力的劳动、被否定了作为黑人、女性、妻子、母亲和女儿的各种身份并遭受白人和黑人男性的性侵害。第二章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黑人女性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的勇气和决心。第三章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宠儿》中黑人女性面对种族、性别的双重压所进行的个人与集体的反抗。最后在结论中表明,《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不能被忘记也不能被重复,黑人女性应该享有与白人男性、自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一样的平等与自由。
其他文献
本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分别以她的《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传》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伍尔夫双性同体观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文化交流活动。译者是这一交流活动的中介,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译者的主体性会在从选择原语文本到生成目的语文
本文通过三个阶段的对比试验,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影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听力理解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一体的听力教学模式。实验选取了三峡大学部分一年级学生作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