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地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享有优质的国家政策资源和经济区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迅猛,江南地区在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过程中,城市环境面临着多样且急剧的转换。大规模的拆除和商业建设活动,使历史街区附近不断涌入大体量的建筑和道路,城市交通规划也一味的满足快速便捷的交通需要,导致部分江南地区历史街区和当代城市空间的衔接处成为突变地带,整体风貌的对抗性现象严重。江南地区历史街区毗邻地带作为城市与历史街区的过渡区域,可以弥补历史街区功能上的需求,提供更多社会基础设施与服务,还可以将历史街区融入到当代城市的整体功能之中。且毗邻地带作为历史街区向城市展示的第一界面,其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特色形象的展现,处理得当的历史街区毗邻地带可以强化人们对江南街区的认同感,能帮助历史街区和江南地区的城市建立高度的识别性并强化地域化的特征形象。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毗邻地带建设的主要问题,梳理其设计的难点,依据历史街区毗邻地带优秀的更新设计实践,探寻出系统化的城市设计方法。文章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缘起、研究对象等,对国内外相关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从江南地区历史街区、江南城市发展和江南历史街区毗邻地带这三个层面对江南地区城市历史街区毗邻地带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概述,强调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必要性和毗邻地带合理建设的重要性。第三章主要是对江南地区历史街区毗邻地带城市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梳理毗邻地带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归纳出过渡调和与对比协调两种毗邻地带的建设更新模式,并依据调研的相关情况总结毗邻地带的类型特征以及建设更新中的难点问题。第四、五章为平行章节,从毗邻地带建设更新中肌理关系、尺度关系、界面关系、视线关系这四个难点关系的角度出发,总结过渡调和与对比协调两种毗邻地带建设更新模式的城市设计方法。为今后江南地区历史街区毗邻地带的设计更新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