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书中主要记载了山脉的分布以及郡国的地理位置等,用到了大量的存在句。对于《山海经》存在句的研究,现有研究多以书中部分例证为研究对象,没有对全书存在句全面系统的研究,而且不曾将“曰”字句归纳为存在句。有鉴于此,本文以《山海经》存在句为研究对象,对《山海经》存在句作穷尽性的定量考察,全面描述该书存在句系统的构成,并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山海经》存在句进行认知研究。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山海经》的研究价值,综述了存在句的研究概况以及存在句的认知研究概况,继而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全面考察了《山海经》存在句,根据雷涛的分类标准对《山海经》中“A+B+C”式、“A+C”式、“B+C”式和“C”式各类存在句分别进行了描写,对“曰”字句这类特殊句式做出了解析。第三部分根据《山海经》存在句的句式结构特征,分析了《山海经》存在句整体的认知特点以及各段的认知特点。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意象图式理论、象似性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阐释了《山海经》存在句整体的认知特点;运用“有界”与“无界”理论探讨了《山海经》存在句各段的认知特点。同时,考察了《山海经》存在句在篇章结构中的认知参照功能、导入功能以及空间转换功能。第四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山海经》存在句的穷尽性考察和分析,我们对《山海经》存在句形成了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对《山海经》存在句的认知分析,我们对《山海经》存在句有了新维度的认识。《山海经》存在句研究可以丰富上古汉语存在句研究,提供上古汉语存在句的用法用例,对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为《山海经》存在句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具心理真实性的新研究视角,对存在句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