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审计形式,自其产生,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发展至今,还存在偏重合法合规性审计,无法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绩效的问题。绩效审计将审计重点集中于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即5E,能够实现全面评价。将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加以科学的整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适当引入绩效审计,可以解弥补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但是两者的结合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基于绩效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现状,总结出我国目前还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审计体系独立性弱;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先离后审”模式弊端多;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针对这四方面的问题,本文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审计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针对审计体系独立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要抓住目前审计系统省以下垂直试点的机遇,扩大审计成果,进一步推进审计系统体制深化改革,实现审计独立性提高,为绩效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针对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本文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为中心,运用层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全面的设计。设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囊括4类一级指标:合法合规性指标,基础绩效指标,个性化指标以及服务群体满意度指标。其中,个性化指标是根据各个部门的特点设定的指标。在这项指标设计时,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利用被审计单位同级政府和所属系统的上级部门的考核结果为指标数据来源,以解决不同部门因为职能不同而要求评价指标各异的难题。针对“先离后审”模式的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任中审计,即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就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同时结合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成果,共同为领导干部选拔任免人才提供参考信息。针对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吸纳各专业的新成员、丰富现有成员知识结构、借用外部专家人才的方法来调整审计人员结构;通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建立培训常态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对策,期望促进基于绩效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在现实中的落地生根,打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止步于合法合规性审计的现状,全面推行绩效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以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