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村民自治——莱芜市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个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原因以及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提出了全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对相关文献的述评.本论文采用的是个案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还运用了了"过程——事件分析"研究方法和参与观察方法.第三部分是对个案村民主选举的过程描述.按照乔村民主选举的程序,分别描述了市政府和乡镇的宣传发动、党支部的选举、村委会选举的提名以及正式选举的过程.在这一部分,笔者对村庄精英的心理描述与分析都是参与观察与访谈的结果.第四部分紧密联系第三部分的选举过程,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展开讨论,提出以下观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农村具体表现为乡镇政府与村庄和农民的关系.国家不可能直接面对乡村社会,代表国家与农民对话的是乡镇政府.乡镇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直接推行者.乡镇党委和政府通过制度和规则的制订、通过政治动员为村民自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具体指导和组织选举促进了村民自治的规范运行.尽管在以往的选举中乡镇政府常常根据自己的偏好对选举施加影响,但由于村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村庄自治权的增长,乡镇政府对选举的操纵正在逐步减小.由此,国家的控制因为乡村社会的制约而趋于良性发展.在国家主导的农村民主化进程中,乡村社会也在悄悄地进行自我调整.农民的宗族意识、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自治的规范操作,但是,国家在农村推行的各项经济政治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社会原有的组织方式和价值观念.农村利益集团、家族势力等民间力量因为国家的政策影响而越来越多地发挥他们的正面功能.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在当前中国的农村社区,国家与社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互动关系.在国家的推动下,农村社会的自主权正在逐步增长,而国家本身也深受农村社会的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成功推行及不断完善,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该部分,笔者还就如何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拥有很多权利.有的是社会习俗、社会道德所赋予的,有的是宗教信仰赋予的,但这些权利只是在一定区域范围或一定时间内才有效,而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民间仪式作为理解乡村社会秩序与结构的切入点一直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民间仪式是乡村社会各种权力展示的舞台,也是各种权力类型博弈的结果.民间仪式演
乡村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传统文化的衰落使得乡村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赌博活动中,影响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固。本文选取安徽省北部R乡作为调查地点,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