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长达3345千米的海岸线,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海湾200多个,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产是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山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掀起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重要组成的近海渔业生产,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半岛要合理解决海洋环境、渔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此,海洋生态渔业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渔业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方法探讨,首先从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渔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现代涵义入手,结合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及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SWOT分析,依据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模式选择,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创新概念,建立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理论模型与途径。还提出了创建“禁渔区”或“海洋生态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