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缺陷工程的碳纳米管结构与电学性能可逆调控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2碳材料由于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极端重要性而引起环境、新能源、信息诸多领域广泛的研究兴趣。就材料结构本身来说,其吸引力还表现在这类碳系统的结构变化的多样性。和其它材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sp2碳系统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即在特定环境下可以通过C-C键的重构实现各种结构的演变。这种结构演变可以通过,比如说,高能粒子(如电子和离子)的辐照来实现。这种技术最近已经被证明可以用于对多种材料进行高精度的结构调控。然而,由于缺陷的引入,这种辐照方法常常会导致材料结构和相关性能不可逆转的恶化。本论文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术(In-situTEM)发展了一种高度可控的缺陷处理技术,即缺陷在碳纳米管中先引入再去除。这种缺陷处理可以通过交替使用室温电子束辐照以及加热退火来实现,从而可逆的调控碳管的微观结构和各种电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芯片式TEM加热样品杆原位研究了碳纳米管在辐照/退火处理下微观结构转变及相关影响因素。碳管可反复历经多次晶态/非晶的结构转变,至少可重复10次而大致保持结构的完整性。高分辨TEM实时成像表明这种结构变化源于原子尺度上缺陷的可逆转变,即间隙与空位原子的产生与复合。变温退火实验显示,碳管辐照后的再晶化起始温度可低至令人惊讶的300 ℃;而碳管要重获近于完美的晶化度则至少需要1000 ℃以上的退火温度。此外,当电子束辐照剂量较小时,退火后的碳管呈现出一定的记忆效应,从而再现辐照前的某些结构细节。更重要的是,利用TEM-STM系统,我们演示了这种技术可用来对单根碳管的一系列重要电学性能可逆可重复的调控。碳管的电阻调控实验表明,其调控范围和精度可通过选择不同的辐照/退火条件来控制。利用此技术,我们还首次实现碳管场发射性能的可逆调控,并将其开启电压与微观结构的变化直接对应起来。此外,该技术有潜力成为一种普适的方法用以调控与碳管缺陷相关的其它各种性能。而且,这种基于单根碳管的调控方法还以进一步被拓展,如利用大面积电子束辐照和大批量加热的手段,实现对其它sp2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的结构和物性的批量控制。
其他文献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环境监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四方面阐述了环境监测课程
文章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三
语文教学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活动构成,四种活动分工不同、负责的机制不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阅读教学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柔性显示器件朝着轻薄化、可穿戴化的方向发展,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AgNWs-TCFs)作为替代脆性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ITO)的材料,因其具有高导电性、高透过率、强柔韧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目前对于高长径比、超细AgNWs的制备工艺的研究还不成熟,另外制备大尺寸AgNWs-TCFs涂布工艺还未被详细的研究,尚无法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极大限制了AgNWs薄膜的应
应收账款是单位对外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资金,它是未来货币资金收入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之效益包含可预防、早期鉴别与介入,以及减少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污名化。该研究探讨老人心理健康素养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采用横断式调查研究设计,研究对
近几年国内市场对焦炭需求的饱和,使得炼焦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率与存活率,必须考虑炼焦综合生产目标,保证生产稳定和产量一定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分层递阶控制系统实现炼焦生产过程的协调统一运行。该系统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与能耗等指标,影响炼焦综合生产目标。而控制系统性能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状态进行分析与判断,得出系统性能,实时指导操作人员对控制系统采取对应的措施。因
准确定位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前提,小学国学教育应不断刷新教育理念,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本活动课研究,努力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引导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
《如果规划什么都是,也许它什么都不是!》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阿隆·维达夫斯基Arron Wildavsky于1973年写的一篇批评文章。这位被誉为美国公共政策与政府预算研究权威
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指的是当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一致比不一致的时候反应更快正确率更高。当位置与反应无关,即要求被试对刺激的非空间特征进行反应时,也叫做Simon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