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拉顿景观美学也不是论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景观美学的“前范式”时期,阿普拉顿试图为景观审美寻找生物学的解释。在生物学上,他求助于达尔文、劳伦兹等生物学家;在美学上,他将自己的景观美学理论建基于杜威美学,并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汲取营养。为深入地研究阿普拉顿的景观美学理论,本文全面地解析了阿普拉顿栖息地理论的提出和论证过程,并对瞭望-庇护理论的内涵和局限作了细致的剖析。   栖息地理论的生成过程是从生物学向美学的转化过程。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启示,阿普拉顿选择了考察与生存相关的适应性行为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在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中寻找景观审美经验的生物根基。在从猿向人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特定的环境感知方式和栖息地选择模式。当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栖息地的实用功能逐渐削弱,由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实体存在逐渐符号化为“有意味”的形式。人类在景观静观中获得的审美满足,就是来源于对有益于生存的景观特征的自发感知,这即是栖息地理论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说明有利于生存的景观的特点,阿普拉顿借助于劳伦兹“能看见而不被看见”的术语,将栖息地理论拓展为更为具体的瞭望-庇护理论。虽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对于预测和防范危险都是重要的,但那些与潜在危险和自我保存相关的信息显然更有意义。因此,阿普拉顿认为“自然选择”使人类偏爱具有瞭望和庇护特征的景观。为了说明瞭望、危险和庇护的景观特征具体所指,阿普拉顿建立了一个庞杂的象征符号体系,并探讨了这些象征符号的组合。本文在详细介绍了阿普拉顿的象征符号之后,采用瞭望-庇护理论的术语解析了部分典型景观。   作为一种应用工具,瞭望-庇护理论在景观评估、景观设计和艺术批评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在操作层面处理实际景观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景观艺术形象的创造与评析中发挥作用。就理论贡献而言,阿普拉顿的景观美学理论奠定了生物学模式的景观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促动了多种审美反应的理论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为当前景观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理论模型。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试图通过论证知觉知识的可能性,来回应关于知觉知识的怀疑论。知觉知识是指通过认知者的感官获取的,经过一定的理性推理而形成的关于外部对象的物理属性的知识。本文力图
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让人类古老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对外交流方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还使营销突破了传统的地域、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它提
牟宗三认为,康德仅完成了超越的哲学与内在形上学的建构。因康德始终认为人不可能获得智的直觉(现通译为知性直观),故并未建立起超绝的形上学。若依照中国固有文化之意涵,那么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