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亲子接纳水平不仅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还能增进父母的幸福感。对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父母是否接纳他们,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但国内外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父母对特殊子女接纳的研究甚少,且在对亲子接纳考察时,忽视了亲子接纳的独特含义,没有考虑到社会期待和亲子关系对亲子接纳的特殊要求。与之相应的是,已有特殊儿童父母亲子接纳的研究工具也不能全面反映特殊儿童父母亲子接纳的现状,导致研究内容不能深刻反映特殊儿童父母接纳孩子的实际状况。亲子接纳作为人际接纳的一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个体心理因素是影响人际接纳行为的首要因素。可见亲子接纳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个体自身的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和价值观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是通过个体对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预测,影响着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价值观则是通过个体对生活事物价值判断,时刻影响着个体对不同事物看法。对相观文献检索分析后发现,尽管关于效能感对人际影响的研究很多,但仅考虑某一类角色效能感对个体人际接纳影响并不全面,因此侧重考虑自我效能感对个体人际接纳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个人心理因素的核心成分,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影响着他对社会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态度。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可能也作用于人际接纳,但在文献检索后,却没发现有关价值观这一重要心理因素对人际接纳影响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将以特殊儿童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了解特殊儿童父母亲子接纳、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对亲子接纳的影响。以期揭示:怎样的价值观更利于特殊儿童父母的亲子接纳;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特殊儿童父母的亲子接纳。从而找到促进特殊儿童父母亲子接纳的又一条路径,达到进一步改善特殊儿童生活环境、促进特殊儿童家庭和谐的目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父母对特殊子女接纳水平显著高于中等水平,接纳中的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应他性行为三者没有明显差异。(2)母亲对特殊子女的接纳水平显著高于父亲;普通家庭的父母对特殊子女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智力落后儿童更容易获得父母的理解。(3)特殊儿童父母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价值观非常崇尚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家庭本位、公共利益,对金钱权力的认同度较低。(4)特殊儿童父母的价值观中家庭本位、人伦情感、公共利益、才能务实对其亲子接纳既有直接影响,又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