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病镰刀菌产生的环孢菌素L及其未知组分的研究——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建立了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高速逆流色谱(HSCCC)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现代分离纯化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对环孢菌素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出两个未报道的由茄病镰刀菌产生的环孢菌素同系物。 应用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法(ESI-MS)分析总结了环孢菌素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采用强酸水解后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直接分析的方法对构成环孢菌素的氨基酸特别是1位上的特殊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分析,从而建立了简捷有效的初步判断环孢菌素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的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并结合其它结构分析手段,对两个未报道的由茄病镰刀菌产生的环孢菌素同系物进行化学结构研究,证明其中一个为已报道的环孢菌素L,另一个同系物的分子量为1184.1,不同于已报道的天然环孢菌素类化合物,初步判断为脱水的环孢菌素A或环孢菌素H,其确切的化学结构正在研究中。 对上述两个环孢菌素同系物进行了抗真菌和免疫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其他文献
几年前,我在半岛参加镜头语言培训班时,听一位退休多年的BBC老記者说,最让观众感到舒服的画面是从镜头左侧拉向右侧的。尽管他一再强调这是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但我始终认为这个结论对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  我举手问他,这也许只适用于西方人,他很不解,“不管是西方人还是非西方人,我们都是用两只眼睛看屏幕”,“您可能没有意识到,不管是在书本上还是电视屏幕上,我们的语言都是自右向左的。”  这种不同的
随着自由基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自由基及抗氧化剂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抗氧化剂评价方法只能对单一物质(或混合物总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单独的检测和评价,而不能对多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同时的检测;更不能从复杂体系(中药提取物食品、血液、组织等)中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组分。此外,对复杂体系中的各种组分进行分离提取,操作比较繁琐、费时,而且容易使样品丧失活性,所以发展同时评价复杂基体中各组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