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饮食俗语对比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是语言中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是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生活经验的积淀,作为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俗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饮食也是俗语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汉语和越语中存在着大量反映饮食的俗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中越两国很久以前就开始互相交往,不仅在经济方面上,而且在文化、语言方面上,使得汉越饮食俗语之间既有相同又有相差。为此本文以汉、越含饮食词的俗语为研究对象,从此进行收集、统计以及从两者的语义、文化上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对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其中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理由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汉越饮食俗语概述,其中综述一些关于汉越俗语的定义、范围的观点,对汉语饮食俗语进行界定、统计、定量分析。第三部分为汉越饮食俗语的语义对比,具体表现在于三个方面:相同、部分相同或相似、不相同。第四部分主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越饮食俗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五部分总结汉越饮食俗语文化内涵生产异同的主要原因。最后为本文的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比研究汉越饮食俗语不仅可以发现中越两国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为学习和使用汉越饮食俗语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则成了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作为贯彻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期刊
皮埃尔·马舍雷(Pierre Macherey)是当代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美学家。1966年,皮埃尔·马舍雷的代表作《文学生产理论》问世,他创新性的将意识形态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