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介词,它除了表示具体的处所和时间以外,还能够表示条件、范围、行为主体等较为抽象的意义。在表达这些意义时,“在”常常与以方位词、时间词或准助词为代表的后置词一起构成介词框架。对于外国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是较难习得的一个项目,出现的偏误也比较多。本文以介词“在”的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处在不同句法位置时的句法功能,分析了“在”的隐现规则。并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包含“在”的语料进行分析,归纳出偏误类型并针对偏误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介词“在”的框架结构,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尽一份绵薄之力。论文共有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然后对前人所做的关于介词“在”的框架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行概述,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使用符号进行说明。第二章对介词“在”的框架结构的本体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合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的例句,从句首、句中、句末这三个句法位置出发,研究了表处所、表时间、表条件、表范围、表行为主体的介词“在”的框架结构分别位于这三种句法位置时的句法功能。然后分析了介词“在”在框架结构中的隐现规律。第三章对介词“在”的框架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在这一部分,本文先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包含“在”的语料进行筛选、分析,然后对学习者使用介词“在”的框架结构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类,并对偏误成因进行了预测。第四章是教学建议。这一章,本文主要是针对上一章总结出的偏误类别,提出了对应的三条教学建议。最后一章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