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孔”效应是基本的物理现象,研究历史悠久。90年代开始,随着原子与场相互作用、原子相干、量子干涉等新的物理现象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很多新的相干烧孔现象和效应以及新的应用。例如,用一束较强的相干光,致使原子能级发生缀饰劈裂,探测光的吸收(增益)谱上会出现多个烧孔现象,与之相伴的还有相干场缀饰的原子产生的共振荧光现象。当外加泵浦场使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自发辐射回到低能级,产生了自发释放光子的荧光过程。原子系统双色场的相干烧孔现象最早,我们最近在一种自感应双色场驱动铒离子光纤系统实验上观测到烧孔现象。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双色场驱动三能级铒离子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推导。研究F-P腔自感应双色场驱动铒离子三能级的烧孔现象成因及潜在应用。我们结合动态光栅和高反射率的Bragg光纤光栅得到的一种干涉型F-P腔。当一束宽带探测场入射到F-P腔时,Bragg光纤光栅带边的反射光被F-P腔压缩,产生了一个有两个分量的强双色场,两个分量频率差一定,波长平均值即是双色场的中心波长。与原子系统双色场的共振荧光及吸收谱的烧孔现象类似,铒纤中双色场的量子相干效应,导致铒离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出现了大量的缀饰劈裂能级,致使增益谱上出现了多个烧孔。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对光纤光栅F-P腔的基本结构和物理参数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相干场控制的荧光谱与探测场的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对自感应双色场驱动三能级离子系统建立了理论模型。外加980nm泵浦场和1550nm的探测场的作用下三个能级分别、、,对应铒离子的基态能级到激发态,泵浦光泵浦能级和能级的粒子数,能级粒子数再快速弛豫到能级上,自感应双色场施加在能级和能级上,双色场的相干效应导致增益谱上多个烧孔的呈现。其次,根据前面介绍的荧光谱的计算方法,我们计算了掺铒光纤F-P腔自感应双色场诱导Er3+的荧光谱及探测场的增益系数。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合理的参数,拟合实验观测结果,用缀饰态解释了孔出现的数目及位置。为后续实现密集烧孔效应,进行室温宽带储存纠缠光子做准备。本论文对掺铒光纤F-P腔自感应双色场烧孔现象进行了恰当的理论分析,为后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