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制、历史、语文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使用。到2019年秋季开学,全国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成为全国统一教材。其中,“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创新性地采取了“先识后拼”的做法,先让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感知了解后再学习拼音,降低了难度,用汉字来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关于“统编版”语文教科书识字教学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对“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的具体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为切入点,对低学段识字教学进行研究,为“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识字教学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以昆明市W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和一至二年级部分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低学段识字教学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汉字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理论依据,对“统编版”低学段四本语文教科书的选编情况进行分析。二是了解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情况,教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认识和常用的识字教学策略。这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主要分为两种识字方式,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重视多种识字方法的呈现,比较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二是低学段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有较强的识字兴趣,自主识字能力良好,但是对于如何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教师的访谈调查显示出“统编版”低学段语文教科书的识字量、识字难度有所上升。教师常用的识字方法主要是随文识字,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进行识字,教师对学生进行识字的同时也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结论:第一,降低写字量,注重基本功培养。第二,改变识字课堂教学,从讲授到自主学习。第三,多元识字,防止模式化倾向。第四,用好教材,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