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描述分析江苏省5-12年级中小学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和静坐行为时间,从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学校因素三个方面了解江苏省5-12年级中小学学生体力活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丰富学校健康促进理论,为有效促进江苏省中小学学生的体力活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徐州、镇江、扬州三个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2800名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475份,回收率为88.4%,有效问卷2342份,有效率为94.6%。本次调查的问卷包括两部分,一是儿童日常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即CLASS-C(The Children’s Leisure Activities study survey Chinese version),二是学生感知体力活动影响因素量表。研究结果:1、江苏省中小学学生中有一半左右能够每天活动一小时;不同年级中小学学生一周的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均存在差异(p<0.01);扬州、镇江、徐州三个地区的中小学学生一周的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存在差异(p<0.01)。2、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方面,不同年级学生在同一强度每日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上的差异不明显,但同一年级在学习日、休息日的中等强度及高强度每日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性别来看,男生的每日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高于女生。3、江苏省中小学学生的静坐行为时间随年级的增高稍有增加,12年级学生在休息日的静坐行为时间比学习日高;江苏省5-12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上课时间为5.9小时,平均每天的写作业时间为1.5小时。4、个体认知因素、父母同伴示范因素、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因素对江苏省中小学学生的体力活动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器材支持、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因素。5、江苏省中小学学生的个体认知因子得分较高,说明学生的运动效能、参与动机较好;父母同伴示范和器材支持因子得分较低,表明父母同伴的体育参与程度较差,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其运动需要。6、低年级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与各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高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更易受社会支持(如父母同伴支持、器材支持等)、学校因素(如学校体力活动组织情况、学校老师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体力活动的促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教师的上课态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结论:1、江苏省中小学学中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每天活动一小时,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男女生在体力活动项目选择上多为学校组织或日常生活所需,男女生在集体项目上的参与较低。2、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平均每天上课和写作业的时间为7.4小时,除了上课和写作业,看电视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占据了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3、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在个体认知、学校组织、体育老师等因子的认可度较高;对父母同伴及器材支持因子认可度较低,父母同伴未能起到良好的运动示范作用;家庭及社区的器材支持方面也存在不足;江苏省中小学的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