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艾米斯长篇小说的异化主题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一直是英国当代文坛极具话题性的作家之一,特别是其小说创作所引发的讨论常常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一极钦佩其创作技巧的实验性和创新性,另一极质疑其创作思想的深层内涵和价值导向。细察其长篇小说创作可以发现,无论是冲击道德的思想内容还是实验创新的艺术手法都指向对异化主题的书写。而且艾米斯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作家,其对异化主题的书写也极具独特性。所以,从异化主题的角度研究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创作可以更为系统地把握艾米斯创作的深层意涵和内在脉络,更为深刻地挖掘艾米斯创作的艺术价值与独特成就,对反思二战结束以来的异化问题、观照当今世界的异化危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马丁·艾米斯长篇小说的异化主题书写通过四层关系的刻画,全方位展现了后现代异化世界的整体样貌。人与自然关系的敌对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绝对控制和自然对人的致命报复;人与社会关系的疏远化在后现代的社会变革下,表现为生活场所的异己化和社会环境的非人化;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化在外界环境的异化影响下,表现为代际关系的伦理失范和亲密关系的冷漠疏离;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己化在全面异化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为社会主体虚无的生存意识与浓烈的死亡意识交织并存的异化状态。促成马丁·艾米斯异化主题书写的原因主要有客观现实、主观个人和文学观念三个方面。现实生活中异化主体的社会思潮和泯灭人性的现代危机是马丁·艾米斯异化主题书写的现实原料;死亡笼罩的成长经历和敏感善言的文学天性,激发了其异化主题的书写欲望,奠定了其异化书写的文学基础;英国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后现代文学创作反叛的内在精神,贯穿了其异化主题的创作始末。为了实现异化主题的独特书写,马丁·艾米斯对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有机融合。通过重复手法,反复展现反映异化现象的意象、情节和主题,不断刺激读者神经,突出对异化现实的刻画;通过反讽手法,营造对立、冲突的艺术效果,表达对异化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叙述时序的错位与倒置,消解线性时间的宏大意义,侧面影射后现代错乱无序的异化现实。面对当今世界的异化危机,马丁·艾米斯长篇小说异化主题的独特书写,实现了西方文学异化主题的继承与发展,为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注入了厚重的现实力量。同时艾米斯还探索了摆脱异化的理想途径,显示了文学传承、个人创作和现实探索上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僧衣,是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式规定的。纵观历代的佛教服饰,从形制到穿着方式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这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值得探讨。关于僧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佛教造像的服饰,而缺少对现实中僧人服饰的研究。本文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图像学、文化史、艺术史来研究北宋这一时期僧衣的形制。北宋时期社会的包容性和对人本身的重视在僧衣上亦有特殊的体现,这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对当下的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
期刊
学位
学位
佛教的服饰文化自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国的气候环境、传统礼教和民俗民情进行了新的结合,衍生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僧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汉传佛教僧服逐渐演变并趋向成熟稳定,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了解汉传佛教僧服渊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汉传佛教僧服在款式及色彩上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归纳其演变下的"不变"内核。
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畜禽种质资源无论在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资源消失的风险。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