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带绦虫的种类,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是否存在亚洲带绦虫,并为云南省带绦虫的分类研究和带绦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1)形态学鉴定:选取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带绦虫成虫的头节、成节和孕节节片,采用盐酸卡红和孔雀绿溶液进行染色,并与标准株猪带绦虫、传统牛带绦虫进行对照,对香格里拉地区带绦虫的种类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2)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采集的带绦虫成虫标本,剪取孕节节片,采用酚—氯仿法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1区段,克隆此片段后做序列测定及分析;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台湾、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贵州省从江传统牛带绦虫、猪带绦虫rDNA—ITS1序列,应用CLUSTALX(1.83)和DNAMAN(Version5.2.2)软件对各标本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
结果:(1)形态学分析结果提示,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带绦虫标本的头节均略呈方形,具有四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成节卵巢分两叶,即左右两叶;孕节的子宫分支大致对称,每侧约15~25支。(2)根据PCR扩增后ITS1测序结果,香格里拉地区的带绦虫标本与GenBank中的亚洲带绦虫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分别为99%和100%;与传统牛带绦虫同源性98%;与猪带绦虫同源性9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香格里拉地区的带绦虫标本先和台湾、都匀亚洲带绦虫聚类,再和从江传统牛带绦虫相聚,最后和猪带绦虫形成姊妹群关系。
结论:(1)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存在亚洲带绦虫;(2)rDNA—ITS1序列分析在鉴定不同种类的带绦虫标本中显示出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