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远移技术临床效果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y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技术在治疗成人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畸形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3个病例分别为成人骨性Ⅰ类、Ⅱ类、Ⅲ类错畸形,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单颌或双颌磨牙向远中,解决牙列拥挤、调整磨牙关系,改善面型等问题。通过治疗前后CBCT的三维测量、数字化模型测量与重叠、头影测量与重叠等方法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推磨牙向远中效果,探讨治疗过程中伴随牙、颌、面改变。病例一:黄某某,女,20岁,主诉“牙列不齐”,直面型,骨性Ⅲ类错,均角型;下颌轻度前突;唇轻度闭合不全,轻度露龈笑。双侧磨牙关系为安氏Ⅲ类,双侧尖牙关系为安氏Ⅰ类,上下颌牙列中度拥挤,上下颌牙弓狭窄。头颅侧位片显示下前牙舌倾,CBCT影像显示下前牙唇舌侧骨板菲薄。通过拔除上下颌第三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钉推上下颌磨牙向远中,提供间隙以排齐牙列、内收前牙、纠正咬合关系;同时控制下前牙转矩避免牙根移出骨边界;另外上颌后牙远移过程中设计牙根远移距离大于牙冠远移距离,避免治疗后磨牙牙冠远中倾斜,提高疗效稳定性。病例二:林某,男,23岁,主诉“龅牙”,Ⅱ类均角骨面型,侧貌凸,颏部后缩,颏唇沟深;上颌中线右偏1 mm,面部不对称。双侧尖牙、磨牙关系为安氏Ⅱ类,前牙Ⅲ°深覆盖,上颌存散在间隙,下颌Spee曲线稍深。通过拔除上颌双侧第三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颌间Ⅱ类牵引推上颌磨牙向远中,提供间隙以内收前牙,纠正咬合关系。上颌前牙设计Power Ridge增加根舌向转矩实现整体内收前牙。下颌前牙设计邻面去釉协调Bolton指数,排齐整平牙列。病例三:林某某,女,28岁,主诉“牙列不齐”,Ⅰ类均角骨面型。双侧磨牙关系为安氏Ⅰ类,双侧尖牙关系为安氏Ⅱ类,前牙Ⅱ°深覆,上下牙列中度拥挤。通过拔除上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远中,提供间隙以排齐牙列,内收前牙,纠正尖牙关系;下颌前牙设计分步压低以纠正前牙深覆。结果:病例一:经过第一阶段治疗结束后,磨牙明显远中移动,CBCT测量结果示上颌磨牙远移平均表达率达77%,模型重叠后的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磨牙远移平均表达率达76.3%。上颌双侧第二磨牙远移过程中实现了根远移距离大于冠、后牙负转矩等控根移动。上下颌牙列拥挤解除,基本排齐整平,前牙内收,面型改善。左侧咬合接触需进一步精细调整。病例二:治疗后,上颌磨牙明显远移,模型重叠后的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磨牙远移平均表达率达64.7%。上颌牙列间隙关闭,前牙转矩控制良好;下颌前牙压低效果明显,牙列排齐整平。治疗结束后,后牙平面倾斜度减小,上颌牙弓宽度增大,下颌骨位置前移,凸面型改善。病例三:经过第一阶段治疗,上下颌磨牙明显远中移动。模型重叠后的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磨牙远移平均表达率达42.6%;下颌达66.1%。治疗后上下颌牙列排齐,上颌前牙内收,下颌前牙压低,前牙深覆改善;仍需进一步磨牙远移纠正尖牙至中性关系,建立前牙正常覆覆盖。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远移技术疗效明显,表达率高低与支抗类型、支抗牵引作用点位置、步骤设计、附件设计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普及,图像、视频数据逐步成为网络不可或缺的资源,对多媒体时代的海量图像有效存储和高效检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挑战中图像哈希技术将高维数据映射成低维二进制哈希码是关键。哈希码的质量取决于图像哈希算法中哈希函数的设计和图像表征的有效性。基于人工提取的图像特征对图像的表征能力有限,在实际使用中结果并不理想。哈希函数的设计也很难适用于多个数据集。近年来,计算机视觉、
在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和区域的水循环速率加快,使得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差异,部分地区的降水呈现出增多的趋势。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成果指出,青藏高原水体的固液结构失衡,越来越多的冰川、积雪等固态水向液态水转化。这就造成了进入大气循环中的水量增加,势必使得极端降水事件增多,进而加剧青藏高原洪涝灾害的风险。本文以19612017年青藏高原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及历史洪涝灾害记录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外伤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脑外伤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例患
目的:本研究通过患者治疗前后上颌第三磨牙的角度变化及萌出间隙的相关数据来探究骨性I类患者不同双尖牙拔牙模式对上颌第三磨牙的影响,为上颌智齿萌出与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合理参考与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五附院口腔正畸科行生理支抗正畸治疗的50名患者,50名患者的第三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50名患者分三组,不拔牙组18名,拔第一前磨牙组16名,拔第二前磨牙组16名。对治疗前后的9个